上海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張江、臨港和大零號灣成首批先導區
以“打造創新主引擎 搶占未來新機遇”為主題的上海市產業技術創新大會召開。張江、臨港和大零號灣被授予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未來產業先導區將在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成果轉化、示范應用等方面發揮先導引領作用。
上海(張江)未來產業先導區將發揮大科學裝置、高能級創新平臺和硬核產業集聚優勢,重點布局未來健康、未來芯片、未來智能以及未來能源材料等領域,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左右;上海(臨港)未來產業先導區將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制度開放優勢和前沿產業集群優勢,重點布局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重點領域,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左右;上海(大零號灣)未來產業先導區將發揮高校資源集聚、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品牌和紫竹國家級高新區高端產業集聚優勢,重點布局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三大方向,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左右。
上海是國內最早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2022年9月,市政府率先發布了《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全面推動未來產業落子布局,提出打造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產業集群,發力包括腦機接口、生物安全、智能計算、量子計算、深海探采、高端膜材料等16個細分產業。
在產業技術創新大會現場,不少來自科研機構、市場主體的前沿研究項目嶄露頭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副教授高安柱所在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開發一種纖微機器人,纖細微小,直徑在亞毫米級別,進到人體內,能可控地彎曲,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腦電信號的采集。高安柱介紹,實現小尺度器械制備的同時不能犧牲功能,意味著現有技術都要更新迭代。“研究院也有一些基礎研究中心,提供0到1的技術的積累;我們在高校里去解決1到10,希望在企業里做到10到100,在醫院去做臨床的應用和轉化。目前在磁共振兼容的心血管領域,已經開發好了系統的原理樣機,未來有望依托研究院與上海各醫院建立的臨床研究中心,實現臨床轉化。”
在未來能源領域,上海吸引到一批全球范圍內頂尖的能源研究人才。等離子體物理和核聚變能源研究科學家郭后揚在上海創辦了能量奇點聚變能開發公司,致力于研發有商業發電潛力的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及運行控制系統,為未來聚變發電堆提供高性價?、高可靠性的核?組件和服務。“受益于上海良好的科創、產業和?才政策,過去一年里,我們從國內、海外吸引大量?才,快速組建了一支世界頂尖的物理和工程研發團隊,從一支4個?的隊伍發展到目前 80多?的團隊,其中博士占? 32%、碩士占? 28%、本科占? 30%,還有像高級鉗工這樣的高技能?才。 ”據郭后揚透露,今年年底,使用高溫超導材料建造的托卡馬克工程將有重大進展。